经济学十大原理

经济学十大原理

一、十大原理分类

1.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

原理一:人们面临权衡取舍

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,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。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。

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,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。

原理二: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

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

原理三:理性人考虑边际量

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。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,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。

原理四: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

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(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)。由于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,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

1.2 人们如何互相影响

原理五: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情况都变得更好

贸易可以使得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活动。通过与其他人贸易,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。

原理六: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 好方法

市场经济:许多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互相交易时,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。

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互相交易,他们仿佛被一只“看不见的手”所指引,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。

原理七:政府优势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

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,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。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: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。也就是说,大多数政策目标是要么把经济蛋糕做大,要么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。

1.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

原理八: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能力

生活水平的差别可以归结于生产率的差别,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。

原理九: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,物价上升

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。大多数严重或者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,罪魁祸首是货币的增长。

原理十: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

长期中,物价水平的上升主要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

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:

  • 经济中货币的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,从而增加了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
  • 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,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,但同时,它也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,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
  • 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

二、参考文献

【0】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分册